作者:赵继成频道
来源:赵继成频道
文章已获授权
极致性价比成新宠,新范式浮出水面。
今年的双11落下帷幕了。
前两天,有媒体朋友问我,今年的双11有什么观察和体会?
我说,你有什么感觉?
她说,“总体感觉,好像挺平淡的,不知不觉就过去了。”
我说,这个事,要分两头说。
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,确实有很多消费者感觉平淡无奇,毕竟双11已经16年了,大家习以为常了,而且背后的消费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,一个是大促的日常化、低价的平权化,还有一个是消费这件事本身正变得越来越悦己、个性和私密。
再说说平台和商家端,确实有商家被“极致低价”压得怕过双11了,但是今年的双11其实有深刻的变化,一个是在消费者和商家普遍厌恶“低质低价”的压力下,平台进行了“平台-商家-消费者”关系的再平衡,“又便宜+又好”渐成主流。
同时,伴随着一些大主播“翻车”,整个行业和消费者开始重新打量大主播存在的作用和价值,并开始思考和发掘更优化的零售链路和模式,整个行业正面临着一场“范式大洗牌”。
朋友听我这么一说,好奇心立刻起来了,“原来有这么多变化呀!你能不能详细说一说?”
那我就借着这篇文章,盘点一下今年双11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,并试着把这些新趋势和新变化背后的驱动力、原动力,也能够说清楚。
1
双11平淡了?背后是
选择多元化+大促日常化+消费私密化
“习惯了、有点平淡”……这是我问身边朋友关于今年双11的感受时,出现的高频词。
然而,今年的双11大促,几乎是战线拉得最长的一届,从10月份开始各大平台就纷纷进行预热、现售,势能拉满,氛围感也很足,为什么消费者会感觉“平淡”呢?
这要从头说起。
2009年第一届双11打响,那个时候线上电商零售额只占到总零售额的2%左右,很多人还不知道网购为何物,也没有建立网上购物方便、省钱的心智。
双11的推出,以一种“脉冲式营销”的模式,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关注、吸引流量、吸引商家、吸引成交,让很多消费者像过年守岁一样等着零点开始剁手,订单的堰塞湖瞬间释放,集中引爆,拉开了全民购物狂欢的现象级大幕。
16年过去了,应该说,双11是有价值的,它拉动了全民消费,尤其是对线上电商消费的认可和热爱,并建立了公众对于大促的心智认知。
但16年来,沧海桑田,如今的零售整体业态、电商数字化能力、供应链效率、消费者购物的选择,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,整个零售基础设施和供应能力不可同日而语了。
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,“现在缺什么东西,在手机上用秒送下单,不到半个小时就送到家了,双11囤货的动力自然就变小了。”
与之相伴的,是大促的日常化。
我有在电商市场部门工作的朋友说,现如今做大促是一场接一场,从春节焕新季到开学季、三八节、五一劳动节、五四青年节、618……一年到头停不下来。
这背后,其实有两个深层动因,一个是,既然大促有用,那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多、更频繁、更密集呢?这是平台和商家寻求增长的一个底层思考;另一个是,消费者都爱高性价比,经济压力之下消费者更爱高性价比,那就把大促贯穿全年,进行到底。
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:双11“杀死”了双11——更多像双11一样的大促、低价、百亿补贴,让正经日子的双11变得普通了,寻常了,平淡了。
这背后,本质上是我们这些年完成了一场消费平权运动,让高性价比走进了千家万户,走进了寻常的日子里,消费者每天都可以买到价格实惠的东西。
这种感觉像什么呢?像《咏梅》那首诗里说的,“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”
平淡,也算是对双11历史价值的一种肯定吧。
另外,平淡的背后,还有一层深刻的消费趋势变化,就是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理性、自信、悦己和私密——社会学家凡勃仑笔下的“炫耀式消费”、盲目追求大牌来标榜自己,正在变少,“我喜欢我就买”“不喜欢去跟风”“自己开心就好”,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由此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现象,就是整个双11期间从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来看,增长情况是非常不错的,但在熟人的社交圈子里,比如朋友圈,再也看不到16年前很多人嗮图、“剁手”的场景了,因为人们对待消费这件事更自信、更平常心,更在乎自己,也就更私密了。
所以,在选择多元化、大促日常化、消费私密化的大背景下,双11不可避免的平淡了。
2
告别低质低价的“恶性卷”
“又便宜+又好”渐成主流
今年双11,还有一件事,格外值得关注,因为“潮水的方向正在改变”。
这件事,就是低价。
过去几年,各大平台、品牌和商家都在卷低价,这本没有错,但走着走着,人们发现不对劲了,因为如果卷低价的结果是导向低质低价、劣币驱逐良币,这还是人们想要的低价吗?
有媒体写了一篇文章,题目叫《救救工厂:工厂真的卷不动了》,作者走访了浙江诸暨等诸多源头工厂,发现如今的消费者已经买不到带棉的袜子了,过去10多年努力来的产业升级,在低质低价的内卷下一夜之间轰然倒塌。工人们重新去生产更便宜、材质硬、易起球、易发臭、不抗菌的涤纶袜子,因为价格足够低,才会有流量,才会有销售。
各个工厂之间为了压价,竞相降低成本。南方的三伏天里,工人在40多度高温的车间工作,工厂却连空调都舍不得开,因为“开一个机器,一天最多挣30块钱,最少挣15块钱,开30台机器,也就不到500块钱。假如开空调,几百平米的空间,一天的电费就要300多。”
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。
我今年走访了不少产业带,也看到了在卷低质低价的情况下,给商家带来的恐惧和压力,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“恶性卷”,伤害了商家,伤害了行业,最终也伤害了消费者。
今年的双11,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,潮水的方向正在改变,低质低价正在被抛弃,“低价不低质”、“便宜且好”成为主流。
比如京东今年双11的口号是“又便宜又好”,它强调的是更高的性价比和质价比,是有底线的低价。从数据来看,消费者对这条路是认的。
复旦大学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发布的《2024年“双11”线上消费数据观察》显示,从整个销售份额来看,天猫淘宝占比38%,京东占20%,其中京东的份额显著提升;京东3C数码、家电两个行业的份额占了行业近5成,家居家纺行业京东增速达54.3%,服装、内衣也实现了突破性增长,京东超市和京东直播订单量也都大幅增长。
来源: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
截至11月11日23:59,2024年京东11.11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%,超17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,超30000个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。
有人可能要问了,便宜,凭什么还能好?既然好东西,为什么还能做到便宜呢?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。
有一位知名企业家说,低价不等于低质,降价也不代表降级。一百年前,福特汽车大幅降价,降到工厂的工人也能买得起私家车的地步,进而拉动汽车产业的发展,这背后本质上是技术的提升、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、流程的再造、浪费和冗余的去处,所以,绝不是偷工减料、低质量才能带来低价。
我深表赞同,还拿京东的案例来说。
为了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的大牌,京东采取了战略大单模式、以简约为导向的C2M模式,同时不断降低物流等履约成本,背后遵循的其实就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——依靠规模降成本,依靠效率降成本,依靠技术降成本。
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,京东采销根据市场数据发现,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节能环保一级能效空调,于是选定了格力的一款变频挂机空调,并一举承诺70万套的包销,将价格降低了200元。到9月份,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推出后,这款空调价格更优惠了,销量又翻了一番。
还有,这些年消费者喜欢白牌,因为价格更低,但白牌的问题是质量难保证,这也是低质低价的重灾区。
京东的做法是,让京喜的采销到一线产业带、源头工厂去,选定合作伙伴,然后跟厂家说,我可以保你的销量,但你的价格必须低,质量必须好,也就是又便宜又好。甚至有些产品京东京造直接上手自己做,确保“同等质量我价格更低,同等价格我质量更优”。
这一套系统能力,再加上国家补贴的发力,今年双11期间京东的3C数码、家电家居、服饰美妆、京东超市等都实现了大幅增长,全国超过90%的县域农村地区均有消费者通过京东进行以旧换新,扫地机器人、烘干机等在内的519个家电家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00%,AI电脑、AI手机等多个AI硬件品类成交额均超100%,说明这条路选对了。
3
大主播祛魅,
零售链路正在重新洗牌
今年的双11,出现了一连串看似偶然的意外,就是大主播的接连“塌房”。
这件事,初起是一个主播向另一个主播公开发难,结果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。消费者的加入,网络知名打假人士的频繁出手,让大主播的塌房成为了一连串的社会现象。
小杨哥被罚,东北雨姐被讨伐,董宇辉频频被送上热搜,李佳琦今年倒是没有被过多关注,但这种刻意低调显然离不开之前网络舆情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。
这些事件的背后,一方面当然与大主播个人责任心不足、急功近利或者口不择言有直接的关系,比如对产品的来源地没有做认真的审核就夸大其词,或者高高在上地去指责消费者不够努力。
另一方面,还有一个社会心理学上的微妙变化,就是大主播的暴富模式,不符合一些人对公平和正义的想象,或者说,刺激了一部分公众的不公平感。
昨天你还是普通的打工仔,今天一下子日赚过亿,凭什么?于是,媒体、公众、职业打假人拿着放大镜一哄而上,主播一句话、一个眼神,都可能引发巨大的舆情。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,对今天的大主播构成了极大的挑战。
还有一层因素是品牌和商家发起的反击:与其把利润让给大主播,钱让你赚了,名让你得了,我为什么不直接给消费者呢?于是,商家自播模式喷涌而起,哪怕短期不赚钱,我也做,就当砸广告费了,何况吸引来的粉丝还能沉淀为品牌自己的私域流量。
在这一思维模式的驱动下,平台也好,品牌和商家也罢,都开始给予商家自播更大的关注度和支持力,大主播反倒拿不到更低的价格,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的网红大主播模式构成了夹击。
在以上多重因素影响之下,大主播祛魅,大主播模式也走到了十字路口,各方都在反思,出了什么问题以及接下来往哪里走?
在我看来,可以确定的是,不管大主播模式还能够走多远,一定是严格自律、负责任、心中有消费者和品牌商家利益的大主播,才有明天,这一点希望所有的主播都能够看清楚。
同时,一定会有新的模式被催生,加速崛起和成长。
我们还拿京东来举例,京东采销模式自去年以来备受瞩目,京东平台也给予了采销团队更大的施展空间。今年双11,京东采销深入工厂、选品验货、精挑细选的商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,引发极致低价的产业带商品热销,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3.8倍;京喜自营商品成交件数大幅增长,日用杂货、居家布艺成交件数均实现数倍增长。
我曾经跟朋友探讨过对采销模式的看法,朋友说,采销不像大主播,没有那么强的个人号召力,口才和颜值也是逊色于大主播的,所以这个模式很难。
我倒不这么看,我们要回归到零售的本质来看问题。如果大主播只是才艺主播,那么我刷个火箭,打赏一下,用爱供养就挺好了;如果大主播要成为带货大主播,那就必须要遵守零售的本质,就是回归“好产品,好服务,好价格”,如果做不到这3点,带货这件事一定做不起来。尤其是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、谨慎,天天让我“为爱发电”,怎么可能!
论产品,天天行走在一线产业带的采销,对产品更熟悉,更专业,更是行家里手;论服务,京东的履约能力、售后一直是行业标杆,无需多言;论价格,正如上文我们提到的,背靠大平台的规模化优势、极致效率,更容易实现极致性价比。
所以,经过时间的沉淀,那些专业的采销,有实力的买手,用心为消费者选出好产品、给出好价格的模式,一定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。
4
结语
双11在选择多元化、大促日常化的背景下,正在逐渐褪去往昔那种轰动色彩,转而以一种更为平和、常态化的姿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。然而,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,又蕴藏着亮点与趋势,暗流涌动,蓄势待发。
比如,消费者对于极致性价比、低价不低质的追求,新的带货模式在不断地被探索与尝试。正所谓,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。
在商业的舞台上,变化永远是不变的主题。经济学家熊彼特说,创新就像湖水中泛起的一层层涟漪,一浪接着一浪,不断推陈出新,永不衰竭。
而这,也正是商业世界持续焕发活力的魅力所在。